关灯
护眼
字体:大中小
把訾地割给郑国,换取郑军退兵,也算两全其美。
但郑成公还有更大的胃口,不仅要拿回訾地,还要许国割给其它地方的土地。
但这个时候,传来了楚国将要发兵救许的消息。
楚军到底来没来,郑国和许国都不知道。
大国只要煽动几下翅膀,小国就要掂量掂量,收敛自己的行动。
在晋国、楚国之间摇摆不定,郑国难,许国更难。
收回訾地以后,郑军退兵了。
郑国重新占领訾地,对许国也是比较大的威胁。
但即便是这样,也比被郑军围困要好得多。
无论如何,春秋时期的一些小国、弱国,像许国、蔡国、陈国还有郑国等,都是大国砧板上的鱼肉。
这几年郑国连续攻打许国,让两国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。
这一次围困许都,楚军没有来,晋军也没有来。
那么是不是就与晋国、楚国没有关系?是不是就不会影响楚国和晋国?
当然有关系,楚国不高兴郑国,晋国也不会高兴郑国。
对楚国来说,许国是楚国多年的小弟,当然郑国曾经也是。
打狗还要看主人呢,你郑国三番五次攻打许国,把许国的主子楚国当什么了?尽管郑国已经退兵,但楚国司马子反,建议趁机敲打一下反复无常的郑国。
如果能够把郑国拉过来,岂不是好事?
楚共王有个弟弟,叫熊贞,即子囊,也是楚国大夫。
熊贞劝阻道,如果明火执仗去攻打郑国,就违反了弭兵协议,就给了晋国以口实。
子囊最害怕的,是晋国出兵救郑,这样两国又要开战。
但子反固执己见,认为机不可失、时不再来,一定要趁机攻打郑国。
此前晋国与秦国订立了令狐之盟,后来又率领联军攻打秦国,使秦国惨败。
所以违反盟约的是晋国,而不是我们。
子反和子囊互不相让,让楚共王难以取舍。
子囊又说秦国并不可信。
其实纵观几个大国,晋国、秦国和楚国,哪个可信呢?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